
妖公司 | 栏目
荆轲| 作者
边江| 编辑
价值线导读
2024年2月,巨轮智能股价单月上涨62%,一度创下11.46元的新高。
这家曾因大股东减持、业绩连年亏损被市场遗忘的"僵尸股",借助"人形机器人"概念完成了惊天逆转。市场完全无视此前公司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巨亏预告
但这场资本盛宴背后,却是技术神话褪色、业绩持续失血、大股东高位套现的残酷现实。
靠一个85岁的权威老专家,靠一个至今未见真容的XT减速器,巨轮智能的机器人故事,还能续写多久?
随着机器人炒作退潮,巨轮智能股价开始大幅回落,3月28日收于8.84元,投资者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巨轮智能这家公司,曾对我国轮胎事业,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在揭阳榕江畔的巨轮智能展厅,陈列着改写中国轮胎工业史的活络模具——1986年研制成功的国内首套子午线轮胎模具,终结了欧美企业长达三十年的技术垄断。
巨轮智能始于郑明略团队1992创立的揭东县东阳机械石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机械),简介称:早在1984年,郑明略就获得了揭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其主持开发研制的“免排气孔汽车轮胎模具”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业之前郑明略的身份是地都农械厂的厂长。揭阳以石材加工著名,考虑到当地市场需求,东阳机械最初生产石材加工机械,但郑明略一直想将轮胎模具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
很快,郑明略和原合伙人分手,找来了曾任揭阳县轮胎模具厂副厂长的洪惠平做合伙人,并将公司改名为揭阳市外轮橡胶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轮机械)。
外轮机械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这个时候,当地的另一个商人吴潮忠,出现在了郑明略和洪惠平的视线里。
吴潮忠并非技术出身,但颇有商业头脑,曾任揭阳县商业贸易中心副总经理。其手上有一家名为揭阳市外轮模具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
这家企业也是做模具的,但其主营产品为塑料模具,比轮胎模具技术含量要低得多。主要是给鞋业公司做鞋(底)模、给小电器企业做电风扇、电吹风外壳模,以及塑料盆桶、玩具等的外壳模具。在那个年代,广东制造业蓬勃兴起,倔到了第一桶金的吴潮忠,也在寻找转型的机会。
1997年 11 月 20 日,外轮机械为加大研制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的投资力度,向吴忠潮的企业申请无息借款 1,200万元;1998年,东阳机械又向揭阳市飞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借款1000万元(这笔钱最初也是由吴潮忠垫付)。
1999年,背负债务压力的外轮机械,干脆与两家借款单位达成协议,增资扩股,债权全部被转换成了股权。
吴潮忠就此成为公司的实控人、董事长。公司随后更名为巨轮股份,并在2004年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并于2015年更名巨轮智能。
由于当时我国子午线轮胎产量大幅度增长,对活洛模具的需求量也随之急剧上升,巨轮智能业务蒸蒸日上。公司成为全球轮胎模具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客户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国际轮胎巨头。
资本游戏
当巨轮行驶偏离了航道,会发生什么?
3月17日,巨轮智能发布公告,股东吴潮忠向北京竹泉山智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计质押4398.79万股,占总股本2.0%。
此时,公司股价恰逢高位。价值线研究院查到,这家北京竹泉山智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是一家小微企业,到底谁在背后接下了这笔质押,我们不得而知。
投资者对于这种质押已经麻木了。
公司3月17日的公告显示,吴潮忠已累计质押股份1.77亿股,占其持股总数的68.3%。在多次质押股权的过程中,巨轮智能和吴潮忠甚至因数次未及时披露信息而收到了交易所的警示函。
于此同时,吴潮忠还在大笔减持公司股份,2020-2022年,在业绩连续亏损期间,实控人吴潮忠精准减持1.4亿股,持股比例从18.18%降至11.79%;
巨轮智能此前曾表示,公司控股股东吴潮忠近两年的股份质押业务主要的用途是办理个人融资业务,他资信情况良好,具备履约能力,上述质押股份行为不会导致其实际控制权的变更,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公司治理等产生不利影响。
而根据公司去年12月发布的公告,公司的另一个重要股东,创始人之一洪惠平所持有的1.33亿股被司法冻结,占其所持股份的89.38%,占公司总股本的6.03%。
去年3季度,公司财报扭亏为盈,为股价提供了一个上涨的理由。
但就在春节后不久,2024年巨轮智能发布业绩预告,2024年公司预计再度亏损1.2亿元至1.8亿元。对于公司持续出现亏损,巨轮智能主要归结为地缘政治及子公司仍在建设期,产能未有效释放,因此加剧了公司财务压力。
就在公司预亏1.8亿的公告发布前,为巨轮智能吹票,称其为"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商"的文章,密集见诸于自媒体。
或许,这也是资本游戏的一部分。
讲故事的人
当传统模具业务触及天花板,要想满足公司高层质押、减持的需求,巨轮智能需要依托转型。不断迎合市场热点,借此推高股价,狂欢之后,恶果开始显现。
吴潮忠是善讲故事的人,2015年,巨轮股份正式改名巨轮智能。当时吴潮忠手握两张牌:类金融和机器人。都是当时市场的大热点。
但很快,类金融的故事就崩塌了。
公司2015年进入类金融行业,2021年,巨轮智能财务危机全面爆发,公司决定“加速退出金融行业资产。”
2021年,巨轮智能净利润巨亏4.69亿元,其中3.51亿元源自于出售巨轮天津投资收益亏损。
巨轮智能为金融业务频频“输血”,导致自己元气大伤。
巨轮智能在出售天津讯盈公告中披露,公司向天津讯盈下属控股子公司和信保理提供财务资助款余额合计12.41亿元。而公司当年的净资产才24亿元左右。
金融业务同样波及到了巨轮智能雄心勃勃的机器人计划,
2018年12月,巨轮智能披露终止“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生产线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的后续投资,并剩余募集资金10141.79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1月,广东省发布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巨轮智能的股价再次一飞冲天。
但从研发费用中,外界却看到了巨轮智能近年的窘境。
有媒体表示,公司研发费用率长期处于5%左右,2024年三季度更低至2.89%,远低于机器人行业龙头10%以上的研发投入水平,2023年硕士学历以上研发人员数量仅仅11人,不足以支撑业界尖端技术的开发能力。
由85岁老专家牵头研发
XT减速器迷局
随着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引发资本市场狂热,但巨轮智能的RV减速器跟不上市场热点。这种减速器,体积较大,多用于工业机器人,难以满足人形机器人的需求。
2024年11月,巨轮智能突然高调宣布,公司研发出"人形机器人专用XT减速器"。
XT减速器,是巨轮智能自创的专业名词,在其后公司于投资者互动中被多次提及,支撑着公司股价一轮轮狂欢式上涨。
外界关于XT减速器的资料很少,只有寥寥几篇关于其性能的介绍。
唯一一篇关于XT减速器的官媒文章来自《北京商报》,称XT减速器实际上就是一种微型RV减速器,由巨轮智能特聘的权威专家周晓汀教授带领的团队研发。它的扭转刚度超过谐波减速器的两倍,精度与寿命也遥遥领先,传动效率同样大幅提高。此外,XT减速器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可调节间隙设计,可以实现零间隙工作,这在提升工作精度及降低噪音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价值线研究院搜索了周晓汀的资料,发现这位专家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
简介中称:周晓汀,男,1940年生,机械专业本科毕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前曾任贵州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技术是越新越好,专家则是越老越资深,但85岁的周专家能否有足够的精力帮巨轮智能研发出国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减速器产品,价值线研究院心里还是有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数月过去了,投资者仍看不到XT减速器的真容。在最近的一期投资者互动中,巨轮智能表示,XT 减速器产品,样机已经装配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部检测,尚未量产。
于此同时,去年三季报中,公司研发费用同比骤降41%,与"革命性技术突破"的宣传形成荒诞反差。
风口上的镰刀
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此前公司扣非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亏损,加上2024年的预亏报告,就是第五年,公司还存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经营现金流大幅下滑等一系列问题……
去年5月26日,深交所下发对巨轮智能(002031.SZ)2023年年报的问询函,多次问及公司交易是否涉及关联方,公司行为是否构成违规对外财务资助等,公司内控似乎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从各项数据来看,巨轮智能都不是一家健康的公司。但因其小市值、低股价、区域概念,成为了游资追捧的对象。巨轮智能的换手率多次超过20%,甚至达到单日34.29%的极端水平,显示出短线资金的频繁进出。
这也让大股东获得了高位质押、减持的机会。
当人形机器人风口退去,那些在10元高点接盘的散户,是否会成为这场资本盛宴的最后买单者?
或许,巨轮智能的K线图早已写下答案——在其上市20年的股价走势中,曾多次上演"暴涨-腰斩"的循环,本轮创下历史新高后,相同的故事是否会再次上演?
投资者应分外小心。
巨轮智能季K图